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痴呆筛查和评估框架
- 2019-08-18 13:50:44
- admin
- 2177
- 最后编辑:ADC秘书处 于 2019-11-06 20:41:39
王鲁宁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 痴呆患病人数高居世界各国之首,占全球1/4,其中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75%,患病人数是欧洲各国痴呆患病人数的总和 [1-2]。然而,痴呆诊断无中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则因语言文化环境不相同、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不统一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因素影响,我国痴呆诊断率低、漏诊率高、接受规范化治疗率低,使我国痴呆诊治水平严重落后于美国、英国、荷兰等高收入国家 [3-7]。因此,建立适用于我国的痴呆筛查和诊断标准化系统,对规范我国痴呆诊疗行为、提高诊断率和准确性水平非常 必要。
痴呆筛查和诊断涉及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某 些特殊检测如视野缺陷、视网膜变性和嗅觉减退 等)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 认知测试仍然是痴呆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然 而,由于各种测试的适用对象和用途不同,选择何 种测试用于我国痴呆临床筛查并无定论;几乎所有 测试都引自国外,其诊断阈值是否适用于我国的语 言文化环境常常被忽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老年人 年度例行记忆体检制度,医疗机构也未将痴呆筛查 和评估置于常规医疗服务项目中,更缺少标准化筛 查流程和资源配置 [8-9]。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痴呆 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质量。
对此,我国的学术团体先后制订了痴呆类疾病 筛查和诊断指南或共识,使痴呆筛查的有效性逐步 得到了提高。然而,这类指南和共识多数都带有翻 译痕迹,人云亦云较为普遍,反映我国语言文化特质和与我国临床环境相适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指南和共识较少。从应用角度来看,诊断指南通 常提供实践的一般原则,筛查方案通常提供实践的 具体条件,而“框架”则处于两者之间,是将原则性 的诊断指南与操作性的本土化筛查方案相结合的 产物,是解决我国痴呆临床筛查需求的一种创新的实践指导模式,不仅适用性高,而且易用性好。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lzheimer's Disease Chinese, ADC)研究小组长期致力于痴呆筛查和诊断标准化领域的引进、转化和创新研究工作,对痴呆筛查和诊断所涉及的认知、行为、功能、总体以及病理生理变化检测技术及其参数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汉语版情节记 忆损害、脑血管病认定和分类标准、内侧颞叶萎缩和AD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原则等,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 [10-16]。研究小组在“中国痴呆诊 疗指南(2017年版)” [10]基础上,通过系统综述和小组共识方式,在国内外首创了适用于我国临床环境的痴呆筛查和诊断标准化系统,此次和后续即将发表的主要包括痴呆筛查和评估框架、AD筛查和诊断框架、血管性痴呆筛查和诊断框架等,为痴呆筛查和诊断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些筛查和诊断框架与先前发表的中国记忆 体检专家共识、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轻 度认知损害一般标准和特定标准、简短认知测试在 痴呆诊断中的应用指南、AD临床分期等 [8-9,17-19],共 同构建了适用于我国临床环境的痴呆筛查和诊断 标准化系统。其中一个临床病理学模式的AD操作 标准性能达到了同类技术领先水平,使诊断敏感性 提高15%,筛查记忆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 高18.1%和11.6%,检出内侧颞叶萎缩的敏感性提 高24.5%,漏诊率下降34.5%,改善了我国痴呆的诊断率和准确性;一个临床生物学模式的AD操作标准推动我国AD早期诊断技术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科学是无止境的。这些框架只是一类实 践指引,并不能解决我国痴呆筛查和诊断存在的所 有问题。加之这些框架本身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 性因素和不足,在成为我国痴呆筛查和诊断的常规 技术之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更新。我们希望广大 医务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为完善我国的痴呆筛查 和诊断标准化系统而努力。
本网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ADC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转载或引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网",并标明ADC网址www.adc.org.cn,违者ADC将依法追究责任。
转载或引用本网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